資源有限情況下,內部審計如何實現發展?
內部審計永遠會面臨資源短缺的問題。有人說經濟學的理論基石之一就是稀缺性。內部審計是經濟生活中相對非常小的環節,但同樣面臨著資源短缺的問題。俗話不是說,“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從生物學的角度講,內部審計如果比作機體的“免疫系統”,也不可能無限地生長,因為如果免疫系統過于強大,對一切異常生理狀態都過度反應,機體也不會處于正常運轉狀態。
內部審計在資源有限情況下,既要發展,又不能過度發展,其發展要與所在組織的發展速度相匹配。但通常情況下,內部審計的發展速度會慢于組織的發展速度,這是常態。內部審計在追趕組織的發展時,如何擺脫資源限制,最為主要的就是建立可循環、可復制的范式創新。
可循環。內部審計要形成閉環管理,有始有終,而一個終點要能推動下一個起點。但是很多組織的內部審計并沒有形成閉環管理,該改進的地方還是沒有得到改進,不該出現的問題還是出現了問題。審計質量始終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有時還會出現倒退,把近幾年的審計工作底稿拿出來對比一下就知道了??裳h還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能中斷,今天打下的基礎要能支撐明天的發展。
可復制。不同組織的內部審計要相互學習彼此的優秀經驗。一個組織的內部審計部門要把其他組織內部審計部門的優秀經驗復制到自己身上。內部審計部門改良后的方法技術可以復制到審計流程和程序中,可以復制到審計項目中。內部審計人員各自成功的經驗做法也應該可以復制的,這樣才能產生乘數效應,從而擴大審計工作成果?;蚩梢詮椭?,創新的基因也可以被復制。復制還代表著先進的方法和技術可以在較長階段可以反復運用到審計工作中去。
有范式。所謂范式就是有一套規范的做法,而不是今天一套方法論,明天又換成另一套方法論;今天有人倡導并執行一套推廣創新的做法,明天換個人又執行另外一套做法。范式的另一層含義就是講求科學的方法,就是在可量化的基礎上能夠發現規律并遵循規律。如果把內部審計當作科學性的學科,就能夠對各模塊進行解構和分析,不斷地迭代升級理論方法。
能創新。創新是主動性的,而不是被動性的。創新可以是在可容忍范圍內的試錯,也可以一種不斷突破限制的機制,還可以是新方法、新技術的引進和嫁接。只有創新才能提高效率,才能繞開擺在面前的困難。有時候困難并不一定需要解決,而可以通過創新繞道而行,雖然繞道要花費更長的時間、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整體還是比直接解決困難要節省很多的成本,比如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審計檢查中,實現審計的數字化轉型。創新是內部審計的自我驅動力,如果單靠外力的推動,內部審計部門將可能因為自身架構不夠牢靠而在推動中散架。
激活力。這一點其實可以寫成第一條,只不過激發審計人員的活力這件事并不容易做。前面的幾條可以通過一些管理動作至少在形式上有所表現,但是所有的管理動作都是要通過人來執行。審計人員沒有斗志,沒有進取心,就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更不能在有限的資源里發揮最大的價值,反而可能消耗資源而沒有產出。如何激發審計人員的活力?方法都擺在那里,主要看能不能做到了。一是增進信任,建立健康文化;二是公平公正,評價標準統一;三是考核合理,激勵手段有效。
來源:審計實踐,略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