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主要運行機制的探討
項目制和審批制,是審計的兩種主要運行機制。政府審計、中介審計和國企內部審計采用項目制,一些民營企業內部審計則采用審批制。審批制審計是一種積極服務,還是一種流行病毒,存在爭議。支持者認為審批制審計是真正的內部審計,是與外部審計和中介審計的根本不同;反對者認為副作用大,來源于經營管理層和審計負責人的合謀,審計不是越俎代庖,必須減員增效,管理人員要有責任、有擔當。
一、項目制審計和審批制審計的概念、特征、類型
審計的運行機制,指如何開展工作和如何發揮作用的制度,涉及審計運行的全過程,包括接受委托、計劃、實施、報告、公開、質控、整改、爭議解決、協調配合等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組織和實施方式。
?。ㄒ唬╉椖恐茖徲?/strong>
項目制是指從接受到完成一項任務全過程的運行方式,屬于矩陣式的人事和組織架構。項目制是政府審計在多年的實踐中,逐漸演變和固定下來的,中介審計完全采用,律師事務所和企業法務的案子相當于項目制。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的《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以下稱準則)中明確了項目制,如《第2301號內部審計具體準則——內部審計機構的管理》第九條:“內部審計機構的管理可以分為部門管理和項目管理。部門管理主要包括內部審計機構運行過程中的一般性行政管理。項目管理主要包括內部審計機構對審計項目業務工作的管理與控制”;之后,在第四章對項目管理的內容和方法,有詳細描述。
特征。①從接受任務到出具報告,具有時間的階段性。
?、跍蕜t中的抽樣審計、審計通知書、審計報告等章節,都是圍繞項目制而定的。
?、蹖儆趩栴}導向審計,如上述項目管理的內容和方法中的第十九條:“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在項目管理中應當履行下列職責:協調、溝通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重大問題”。
?、苷蛧髢炔繉徲嫴捎庙椖恐?,如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89號)《北京市內部審計規定》第十七條,內部審計機構應當“確定審計項目,經單位主要負責人批準后實施”,第十八條“內部審計機構根據確定的審計項目組成審計組”。
?、蓓椖恐剖菍徲嬋藛T的“基本”“作業”,如《第1101號——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第三章作業準則第十三條:“內部審計人員根據年度審計計劃確定的審計項目”。
?、揄椖恐屏腥雽徲嬝撠熑说牡赖乱幏?,如《第1201號——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第十四條:“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應當采取下列措施保障內部審計的客觀性:選派適當的內部審計人員參加審計項目,并進行適當分工;采用工作輪換的方式安排審計項目及審計組?!?/p>
主要類型。業務類準則提到5個具體準則:內部控制審計、績效審計、信息系統審計、對舞弊行為進行檢查和報告、經濟責任審計。另外,還有不特定的專項審計,以及企業中的經營審計。
?。ǘ徟茖徲?/strong>
審批制審計,指審計人員在付款、合同或用章的過程中,進行審核、審批,表現為緊跟式的行為。企業各自有鮮明的色彩,也有稱流程審計、常規審計、管理審計等。
特征。①具有時間的連續性,象貼身的“膏藥”。②屬于管理導向審計,置于流程中簽字。③事前、事中審計多于事后審計,詳細審計多于抽樣審計,審計對象層級偏低。④民營企業采用。
主要類型?;谪攧罩С龌饲暗暮炞?,基于法務合同審核前的簽字,基于行政蓋章審批前的簽字,基于總經理簽批前的簽字。
?。ㄈ┗旌现茖徲?/strong>
實施跟蹤審計過程中,有時,應由被審計單位領導自己決定的一些特殊事項,先讓審計表態,這種貼身式審計,就是混合制審計,兼有項目制和審批制的特征。審計機關要求審計人員:劃分關鍵階段和關鍵環節,分別有重點的進行,一般項目仍以事后審計為主,做到不錯位、不越位,保持獨立監督,不參與決策和管理。
二、關于審批制審計的爭議
審批制和項目制的特征和表現各有不同,來源、目的和后果也不相同。審批制審計有利有弊,可以發現一些舞弊,減少了一些人的失誤,也有管理審計的危害,迷惑性和傳染性很強。
?。ㄒ唬┲С终叩挠^點
審計就應該是審核審批。審計、會計,字面相似,顧名思義:審,是行政審批,計,是一筆筆的查錯,合起來就是逐項審批。傳統的財務審計,也即對賬項的逐筆檢查,有的公司審批報銷,光跑財務就要面對三四個人,職能劃轉到審計部門后,審計的東西,可以更多、更專業了。公司招聘和使用過的審計人員,多用會計檢查來認定審計,眾口一詞。法務的合同審核、行政的蓋章審批,多了審計前置,也可以做到更細、更好。
審計是全員、全程和跟蹤式、全覆蓋。ISO質量體系和流程內審被管理者熟知,里面的“全員、全程”讓人記憶尤深,內部審計和ISO內審相同,就是字面上的繁簡變化。媒體常報道審計機關開展跟蹤審計和審計全覆蓋,效果顯著,民營企業應該就地改造、落地落實。
審計是服務和解決問題。審計是為管理者提供服務的,總經理和財務總監簽字非常辛苦,如果多了審計先把關,自己變成抽審,會減輕負擔,有時間和精力關注重大事項。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是風險管理的最高境界,最高層管理層不滿足于事后問題頻發,認為內部審計最應該干的是事前一一發現,承擔并予以解決各類風險,完成閉環管理,審計的“免疫系統”功能得以真正發揮。
審計的重點不是審計管理者。審計是幫助各級管理人員,審計下屬單位和各部門基層人員,做好查漏補缺。領導需要確保權威,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不容作為中層的審計部門置疑。如果管理人員先審批簽字,事后再被審計出問題,丟人是小事,今后就不好管理下級了,整個企業就亂了。
準則沒有否定審批制,審批制更適用民營企業,是靈活和創新的審計運行機制。很多在會計師事務所習慣了項目制的注冊會計師,到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后,改選了審批制審計。
?。ǘ┓磳φ叩挠^點
違背審計專業技術常識。審計是基于對原始資料的檢查,也就是說是事后行為,抽樣是突出重點,而事前是憑空審計,審什么很難把握,事中審計則會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審計人員對“來龍去脈”不熟悉,是否副總、總經理之前同意過并不清楚,只能來回的跑和問,理解難和理解慢,可能被誤導。很多問題還沒有觸發,審計不是神仙、先知或預言家,審計質量風險和審計責任風險很大。各部門負責人和總經理本應各司其職,審計部門是治理機構中的執行業務部門,如果開展財務稽核、合同審核、蓋章審批和綜合事務簽字,代行其職后,因為不相容職務相分離原則,不宜再審計財務、法務、行政部門和總經理了。審計部門的績效考核,讓被審計管理者評價、打分,審計成果難以量化。準則雖然不適用民營企業,但基本趨同《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國外的企業多數是民營,中國的民營企業應該考慮借鑒。
經營管理團隊的權衡之計。審計對象設法把審計擋在被審計管理者前進行審核,把審計部門變成了被審計對象,借此可以轉嫁和化解風險。龐雜的票據和合同審核量,業務類型眾多、金額有大有小,審計人員再去各個現場,及時發現各種問題完全不可能,無論多少人都是忙不過來的,可以被“綁定”在審批的流程上,畫地為牢。審計人員被牽著鼻子走,忙中必然出錯,先掉進問題的“海洋”里,后面的業務就難以顧及。影響被審計基層人員正常工作時,會產生矛盾,只能找被審計管理者來協調,可以有周旋空間。審計不能一榮俱榮,一旦與經營管理團隊共同失誤,會讓最高管理層指責,先被拋棄,至少一損俱損。
審計部門負責人的趨利避害。審批制下,不用象項目制那樣跟著出差跑,不用出報告,不用短時間內提出多個問題,不用親自帶隊,不用親自發現重大問題,不用實施要求全面的績效審計、難度大的經營審計、得罪人層級高的任中審計,報復的人一個都沒有,審計負責人是低風險職業;利用不斷施加壓力,得罪的多是各部門基層,審計基層人員是高風險職業。審計負責人可以要求蜻蜓點水、隔靴搔癢,還可以官官相護、丟卒保車;簽字是權力的象征,充滿誘惑,多了高高在上的滿足。因為審批前置,審計基層人員承擔了他人的責任和風險,審計部門非常受歡迎,審計人數不斷擴大,審計負責人獲得高升?!堵殬I道德規范》不適用于民營企業,況且管理的人員越多越辛苦,不能道德綁架。
無限制的擴大審計人數,降低審計基層人員技術能力。每增加一個審批部門,人越多,開支越大。審批制很容易形成對采購舞弊的詳細審計,對審計人員要求較低,如不到五百人的某服裝公司,內部審計人員多達十人。為了讓管理層看到自己的勞動,一些審計人員小題大做,如某科技公司總裁連續出差,被客戶不小心弄臟了衣服,第二天開會著急用,就報銷了洗衣費,被內部審計約談,為了二十幾元去解釋,很沒面子,也沒有時間,結果又被要求寫檢討,總裁順勢表彰了審計人員。
降低業務部門基層人員的效率和積極性。審批制一般是各部門負責人盡可能的要求往下面的人審,不是跟在自己的背后,這種對下不對上,偏離了審計的本質,迎合了管理人員,增大了上層腐敗。審計基層人員與被審計基層人員一起做決定,勢必拖延采購、報銷和支付,減慢流程和造成積壓,最后被共同投訴。多次更換業務部門和審計部門的基層人員,陌生人員的往復,對業務的負面影響并不能改觀,反而讓業務部門留下的人變得麻木不仁,也給小心謹慎的舞弊者留下更多漏洞可鉆。
三、結束語
我國還處在市場經濟的初級階段,大中型民營企業多數是在政府的保護下發展起來的。表面上看,民營企業的審批制審計是腳踏實地,是流水線上的檢驗,問題不大;實質上,是把審計從治理部門拉到職能部門,堅持低端業務,有些是經營管理層和審計負責人精心設計的職責不分,是嚴謹的官僚作風和認真的腐敗行為。審計的主要運行機制,決定了審計部門的成果和績效,治理機制又是核心競爭力,全面影響著企業興衰。政府審計和國企內部審計的項目制已經非常完善,中央和各級黨委的巡視組,也象流水不腐的項目組,民營企業先要學習,再談創新,才能跟得上時代。(作者單位:神州智凱環??萍迹ū本┯邢薰荆?/p>
來源:審計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