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項目隱蔽工程結算審計案例
建設項目隱蔽工程是指在施工過程中被覆蓋、掩蓋,工程項目完工后無法從表面上看到的工序和分部分項工程。如建筑物基礎工程和主體工程中的鋼筋工程、預埋工程等等。隱蔽工程是結算審核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因點多、面廣、布局復雜、難以還原等特點,也是結算審核中的難點,給審核人員帶來很大挑戰。
在建設項目審核中,審核人員需要做到「瞻前」也要做到「顧后」,既要做到「有的放矢」也要追求「面面俱到」,在結算中我們這個小貓捉魚團隊,一直堅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審核思路。審核人員和被審核單位玩起來「捉迷藏」的游戲,通過多年摸索實踐,小貓捉魚團隊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發現了很多「小秘密」。本文整理了小貓捉魚團隊參與審核的房建、廠房項目中具有代表性的八個小案例,僅供交流學習。
案例一:「障眼法」
01 問題疑點
某新建工業廠房項目,結構類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本項目是公司重點項目,因此審核人員準備采用全面審核法。在開展工程數量審核前,團隊先進行了宏觀指標分析,發現結算鋼筋含量指標遠高于預算鋼筋含量指標。以上疑點引起審核人員注意。
02 假設求證
根據審核人員的職業經驗,懷疑鋼筋工程數量存在造假問題。
隨后審核人員利用BIM技術巧建模型,進行一系列求證:
一是對比分析鋼筋模型的準確性;
二是分析設計變更引起的含量變化與此增量是否吻合;
三是研究模型的各項設置,包括工程設置、圖層設置、顏色設置等。
經過自建模型對比分析,發現同一軟件、同一版圖紙,自建模型和報審模型的設置和圖形基本完全一致,報審模型導出的鋼筋數量卻大于自建模型,且差異較大。
審核人員始終找不到差異的原因,難道是審核人員判斷錯誤了嗎?
在審核人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追問下,發現了施工單位的「小秘密」。
原來報審模型中設置了大量透明色度的鋼筋,這種透明色度的鋼筋線與我們自建模型的差異在于無色,審核時不易識別出來,但卻可以重復計量!
通過這一障眼法,報審模型的鋼筋數量竟超出圖紙數量15%!
03 經驗總結
審核人員不要輕易相信「眼見為實」,要學會「巧建模型」,用自己的「尺子」重新丈量,識破「障眼法」。
案例二:「偷梁換柱」
01 問題疑點
某新建辦公樓項目,裝修定位為高檔裝修。一次偶然,駐現場審核人員乘坐電梯時無意敲擊電梯間的墻面,發覺聲音很實,「不對啊,印象中墻面不是干掛石材嗎?」審核人員心中暗暗疑惑。
02 假設求證
根據審核人員的職業經驗,懷疑工程存在以次充好問題。
于是審核人員回去馬上查閱資料并實地檢查,發現在結算資料為干掛石材墻面磚,而施工單位卻采用水泥砂漿粘貼石材,僅此一項工程,單價竟然相差70元/㎡。
進一步現場查勘,又陸續發現衛生間潔具降低標準、窗簾由電動窗簾改成手動等各種以次充好的問題。隨即審核人員按「就低原則」審減與現場不符部分約200余萬元。
03 經驗總結
審核人員要在日常工作中「做有心人」,明察秋毫,善于從細微之處發現端倪。
案例三:「掩人耳目」
01 問題疑點
某新建寫字樓項目,施工內容包含精裝修。施工單位報送的工程結算書中,根據設計圖紙要求,地下室天棚抹灰項的工作內容為:
?。?)板底5~10mm厚DP-LR砂漿抹平;
?。?)刮2mm厚耐水膩子;
?。?)刷涂料。
這項工作本身沒有什么異常,但是施工人員會嚴格執行施工工藝嗎?
02 假設求證
審核人員根據實際經驗判斷,一般施工中天棚砂漿容易開裂和脫落,在天棚平整度沒有大偏差的情況下,一般不再進行砂漿找平,直接刮膩子,施工人員可能會省略不必要的工藝。
于是審核人員開始小心求證,審核人員隨機抽取數十個點位,對頂棚進行開倉取樣,發現施工單位確實未對頂棚進行抹灰。
根據《建設工程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13)第8.2.1條的相關規定,即工程計量時,若發現招標工程量清單中出現缺項、工程量偏差,或因工程變更引起工程量的增減,應按承包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實際完成的工程量計算。未施工項應該作為減項在結算金額中扣除。
隨即審核人員扣除實際未做的清單報價,核減天棚抹灰工程費用約200萬元。
03 經驗總結
審核人員要經?!搁_倉驗貨」對隱蔽工程進行核實,非必要工程,施工單位很可能會簡化工作,這就是審減的突破口。
案例四:「瞞天過?!?/strong>
01 問題疑點
某新建辦公樓廠房綜合體項目,樁基工程采用預制管樁,項目設計標準與該地區同類項目相同。樁基等隱蔽工程是施工人員經常做手腳的內容,審核人員跑到周邊同類工程去考察,發現同類工程這個工程量大致1000多萬元就能干下來,而本項目施工單位樁基工程結算申報金額竟高達3000萬元。
02 假設求證
審核人員初步對比同地區同類工程樁基指標,懷疑樁基工程存在虛量。
于是開始復核樁驗收記錄、樁采購清單、財務付款、物資收貨臺賬、施工日志、監理日志,但資料都顯示該樁基工程造價3000萬元。
審核人員不甘心又查詢了管樁預制場的出場臺賬,依然沒發現任何問題,資料嚴絲合縫。
該工程已完工并且投入使用,無法再做超聲波檢測了。
難道應該就此止步嗎?
世間萬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間必然存在著某種關聯!
審核人員思考,既然管樁需要預制,那必然會由預制點運送至施工點,查運送管樁的車輛記錄!
根據運送管樁的貨車發票、運輸趟數及運量,審核人員核算管樁工程量,發現貨車總運量遠遠達不到施工單位結算申報工程量。
施工單位終于無法自圓其說,露出了破綻,自以為所有資料都保持統一就可以瞞天過海,最終還是現了原形。
隨即審核人員核減施工單位申報的多余管樁工程量對應金額,節約了成本。
03 經驗總結
審核人員可以運用「觸類旁通」、「量入為出」思維,找出事物間的關聯性,即便造假企業有瞞天過海的本事,也能找出破綻。
案例五:「無中生有」
01 問題疑點
某新建超高層寫字樓項目,由于該寫字樓抗震等級較高,主體結構采用型鋼混凝土結構。
施工單位報送的工程結算書中包含型鋼混凝土結構鋼骨架防火涂料工程費。
審核人員根據技術規范和經驗判斷,結構混凝土就可以起到防火保護作用,那還需要再涂防火涂料嗎?
02 假設求證
審核人員查閱了有關資料,根據《鋼結構防火涂料應用技術規范》(CECS24:90)第2.0.4條,型鋼混凝土結構型鋼骨架無涂刷防火涂料的硬性要求。
型鋼位于結構混凝土內部,混凝土可以起到防火保護作用,該建筑防火等級不需要再額外對型鋼骨架涂刷防火涂料。
審核人員小心求證,先要求施工單位提供影像資料,施工單位以工作疏漏為由拒絕提供相應工作的影像資料。
施工單位以為不提供資料審核人員就沒辦法了,但是我們的審核人員鍥而不舍,又通過多方求證,在其他分項工程(如支模、澆筑混凝土)的影像資料中終于證實型鋼構件確實并未涂刷防火漆。
隨即審核人員扣除實際未做的清單報價,核減鋼骨架防火涂料工程費用。
03 經驗總結
審核人員要將各類技術規范作為鏡子,遇到疑問「鍥而不舍」。
案例六:「暗度陳倉」
01 問題疑點
某房屋建設項目,該項目業主方進行了設計變更,業主單位簽發了大量返工簽證,簽證內容顯示整改返工面積超過原有面積一半以上,且簽字日期多為節假日。同時返工時間段與監理日志中的其后工作開展時間相沖突。以上引起審核人員關注,并對簽證真實性提出質疑。
02 假設求證
審核人員經過仔細分析,認為如此大規模的返工極為不經濟,且對項目整體施工進度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屬于異?,F象。
那么,我們的線索及印證的證據哪里去尋?
我們想到在國家全面推行「營改增」后,建筑行業及其上下游企業虛開增值稅發票的情況得到有效遏制,增值稅發票與其收入直接相關!
于是審核人員以此為切入點小心求證,要求施工單位提供采購原設計使用材料及返工材料的增值稅發票,最后發現施工單位實際采購材料只有上報量的四分之一,存在串通偽造簽證的嫌疑。
隨即審核人員扣除實際未做的清單報價,核減了天棚返工工程費用。
03 經驗總結
審核人員要堅信「事出反常必有妖」,簽證可能造假,但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是犯罪,施工單位不敢貿然以身試法。
案例七:「自相矛盾」
01 問題疑點
某新建廠房項目,基礎類型為樁基礎,采用2:8灰土SDDC樁,基礎施工日志記錄工期竟比施工單位上報的施工組織計劃工期減少40%!這一異常引起了審核人員的高度注意。
02 假設求證
審核人員根據經驗大膽假設,樁基工程存在一半虛量。審核人員進行一系列小心求證:
?。?)通過核查相關資料,發現:打樁記錄表與報驗單數量不一致(如#樓打樁記錄表20XX年1月21日確認工程量198根,報驗單中數量174根。20XX年1月22日,打樁記錄表確認工程量265根,報驗單中數量195根);
?。?)監理進場時間與打樁記錄表簽字時間矛盾(監理單位于2015年9月中標,但其在2014年11月~2015年2月的打樁記錄表中均簽字認量)等;
?。?)查詢機械進場記錄,現場總共4臺液壓履帶式打樁機,根據《土和灰土擠密樁樁孔分填施工記錄表》測算平均每根樁的純夯實時間為60分鐘,即使不考慮移機和定位所增加的時間,4臺打樁機24小時不停歇,一天最多只能打96根,與記錄數量195根相差一倍;
?。?)調研其他類似項目、咨詢生產廠家,獲悉每臺打樁機每天只能打8根6米深的樁,4臺打樁機每天最多只能打32根,與報送記錄相差巨大。
樁基存在虛假工程量的情況浮出水面。
03 經驗總結
審核人員要經?!搁_倉驗貨」對隱蔽工程進行核實,非必要工程,施工單位很可能會簡化工作,這就是審減的突破口。
案例八:「德薄材疏」
01 問題疑點
某新建廠房項目,廠房單體采用鋼結構。鋼結構柱清單項目為:
?。?)噴刷防火涂料;
?。?)耐火極限:3h;
?。?)涂料品種、噴刷遍數:厚涂型。
審核人員根據經驗判斷,防火涂料采購總量不滿足工程所需材料用量,這里面有問題。
02 假設求證
審核人員通過查詢定額發現,滿足耐火極限3h防火涂料對應定額厚度為5cm,而審核人員現場實測僅為1cm,這小小的4cm差距,測算出來單價竟然相差約1500元/t。
審核人員根據竣工結算資料及現場核查圖片,發現該項鋼結構柱的造價由于這小小4cm的差距,總費用相差約330萬元!真是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03 經驗總結
審核人員對于涉及安全工程的檢查,要一絲不茍,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守住良心、守護道德!
上述案例的主要審核依據為:《建設工程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13)、竣工結算資料、BIM模型、現場核查取樣結果、影像資料、相關證明材料、材料采購的增值稅票、相關技術標準等。
材料來源:快樂審計 Enjoy Audit